基本信息
教师姓名:韩晗

学历:博士研究生毕业

所在单位: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

个人简介

韩晗,男,无党派人士。2007年在西南民族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2009年在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获文学硕士学位,2013年获武汉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学位。之后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美国北卡大学教堂山分校亚洲学系从事博士后与研究工作,2016年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学术委员会晋升为副研究员(高级职称),2016年至2019年在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校聘研究员。

2019年6月作为“资智回汉(人才引进)”调入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工作,目前兼任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合聘副教授、武汉大学景园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文化软实力研究》(CN42-1878/G0)编辑部主任。主要从事文化产业历史、理论及“中国化”路径的研究。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问题的探讨:(一)以全球化视域下的知识交换、文明互鉴为背景,探讨文化产业在国家形象建构、传播与软实力建设当中的作用与意义。(二)在近代以来的中西文化交通史背景下,提出并研究“中国现代文化产业史”概念,致力于对文化产业“中国化”路径、学科建制化的研究与探索。(三)以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城市规划与文化传播为视角,探讨工业遗产诸问题,先后提出并阐释“红色工业遗产”、“改革开放工业遗产”等概念。

闲暇时从事文学创作,2007年作为首批“80后”作家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目前已在海峡两岸出版文学专著多部,并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长江文艺》《作品》《读书》《中国报道》《书屋》《凤凰周刊》《同舟共进》《南方人物周刊》《二十一世纪》(香港)《宗教哲学》(台湾)等刊物发表小说、剧本、诗歌、人文学术随笔、艺术评论或译稿近1000篇,曾应邀担任《青年文学》(2005)《外滩画报》(2010-2011)《世界遗产地理》(2014-2015)《中国民族》(2013-2016)及《中国民族报》(2012-2015)多家刊物文学专栏主笔,旁涉金石收藏、旅行、古典音乐、艺术史、建筑美学与海外汉学诸议题,相关作品多次被收入漓江版年度随笔选或各省市中学升学、公务员笔试阅读材料。

 

个人出版专著情况

文学作品

1.长篇小说《寂寞城市》(海南:南海出版公司,2003年,ISBN 9787544226714) 

2.小说随笔集《蝴蝶飞出地平线》(海南:南海出版公司,2004年,ISBN 9787544229234)

3.摄影散文集《大国小城》(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2006年,ISBN 9787805877747)

4.散文集《侧影年华》(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9年,ISBN 9787530656228)

5.长篇散文《布拉格之夜——一个作家的蜜月札记》(台北:酿出版,2013年,ISBN 9789865871390,北京:九州出版社,简体修订版,2014年,ISBN 9787510824289)

6.散文集《十年一梦》(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4年,ISBN 9787531672319)

7.历史随笔集《读钱记:谁把历史藏在钱币里》(台北:独立作家/时报文化,2016年,ISBN 9789869270458,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6年,ISBN 9787545813050)

学术作品

1.学术专著《文化的撒旦和上帝》(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6年,ISBN 9787802081758)

2.学术专著《中国当代文学发展三十年(1978-2008)》(台北:秀威资讯,2009年,ISBN 9789862212769) 学术专著《话语的秩序——文化当代性诸问题批判》(台北:秀威资讯,2010年,ISBN 9789862214275)

3.学术专著《新文学档案:1978-2008》(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年,ISBN 9787121123153)

4.学术专著《可叙述的现代性:期刊史料、大众传播与中国现代文学体制(1919-1949)》(台北:秀威资讯,2011年,ISBN 9789862217689)

5.学术专著《寻找失踪的民国杂志》(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年,ISBN 9787560977423)

6.学术专著《历史与摩登:文化研究视角下的中国现代文学》(台北:秀威经典,2017年,ISBN 9789869297387)

7.学术专著 Literature Journals in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in China (1931-1938) (Heidelberg & Singapore: Springer,2017,ISBN 9789811064470)

8.学术专著《早期抗日文学期刊研究》(北京:九州出版社,2018年,ISBN 9787510869280)

9.学术专著《血火之舞: 抗战文学期刊与中国社会思潮(1931-1938) 》(台北:秀威资讯科技,2021年,ISBN 9789863269007)

译著

1.译著《从柏拉图到巴特:西方文艺思想史》(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年,ISBN 9787511718730)

主编作品

1.《张隆溪文集》(四卷本,台湾秀威出版公司,2012-2014年)

2.《黑人文学研究先驱:杨昌溪文存》(两卷本,与杨筱堃合编,台湾秀威出版公司,2014年)

3.《孙康宜文集》(五卷本,台湾秀威出版公司,2018年)

 

所获学术与文学荣誉

2005年获得第四届中国戏剧文学奖理论一等奖

2007年获得第五届中国戏剧文学奖理论一等奖

2008年获得中央美术学院“青年批评奖”

2009年获得第六届中国戏剧文学奖理论一等奖

2011年获得Sino-Finnish Angel Academic Essay Prize二等奖(一等奖空缺)

2012年获得武汉大学“研究生学术创新奖”特等奖 (Grant Award of Graduate Research Innovation Award in WHU)

2013年获得武汉大学校级优秀毕业生(博士生),并获得中国教育部国家奖学金(博士研究生序列)

2014年获得全国优秀报纸副刊专栏奖

2017年获得台湾省“第39次中小学生优良课外读物奖”


获得博士学位以来代表性学术论文 

期刊论文(不含会议文章、文学作品与发言稿)——

1.《论外国文学研究“中国化”的逻辑起点及其启示——以1920—1930年代的“小国文学”研究为例》,《清华大学学报(哲社版)》(CSSCI),2014年第6期;转载于《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5年第2期;

2.《想象的空间:都市文明与中国文化的现代性进程——基于科学思潮的视角》,《东方论坛》,2014年第6期,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2015年第6期;

3.《摩登图像:论传媒技术与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进程》,《现代传播》(CSSCI),2014年第8期

4.《从<黑人文学>论早期美国文学研究的左翼视角》,《外国文学研究》(A&HCI),2014年第6期,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2015年第4期;

5.《摩登图像:论传媒技术与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进程》,《现代传播》(CSSCI),2014年第8期;

6.《论现代工程技术与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进程——以科学思潮为视角》,《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社版)》(CSSCI),2015年第3期;

7.《日常生活、都市文明与现代科学的传播——以1900年代的中国现代大众文化为中心》,《辽宁大学学报》(CSSCI扩展),2015年第6期;

8.《论20世纪捷克科学技术的对华转移》,《山西大学学报(哲社版)》(CSSCI),2016年第4期;

9.《“大数据”语境下“全民阅读”的困境与破局——以2014年全国公共图书馆借阅排行榜为中心》,《中国图书评论》(CSSCI扩展),2016年第5期;

10.《论中国现代官办文化产业的命运及其启示——以晚清“官书局”为研究中心》,《贵州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CSSCI扩展),2016年第6期;

11.《略论中国现代文化产业史的分期问题》,《东方论坛》(CSSCI扩展),2016年第6期;

12.《“互联网+”与市民阅读的形成——以2015年中国十大公共图书馆借阅排行榜为例》,《出版科学》(CSSCI),2016年第6期;

13.《论科学思潮对中国新文化奠基期的影响——以“自然主义思潮”在华传播为中心》,《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CSSCI),2016年卷;

14.《曲终人散的青春之歌——“80后”作家出版情况述评》,《中国图书评论》(CSSCI扩展),2016年第8期;

15.《“互联网+”语境下北京地区公共图书馆借阅情况的研究报告——以首都图书馆与国家图书馆2015年借阅排行榜为例》,《出版广角》(CSSCI扩展),2016年第23期;

16.《论作为畅销书作家的鲁迅——以<呐喊>的出版为中心》,《鲁迅研究月刊》(CSSCI),2016年第6期;《新华文摘》(电子版)2017年第1期转载;

17.《在华外侨与中国现代文化产业的发生》,《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CSSCI),2017年第3期;

18.《论“互联网+文化产业”在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构想及对策》,《现代城市研究》(CSSCI扩展),2017年第4期;

19.《论中国现代文化产业的分类问题》,《晋阳学刊》(CSSCI扩展),2017年第4期

20.《从“京班戏园”与“吉庆公所”看中国现代舞台文化产业的发生》,《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CSSCI),2017年第2期;

21.《早期视听文化:中国现代文化产业的重要起源》,《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CSSCI),2017年第5期; 

22.《“废墟”里的生意:意大利博物馆文创一瞥》,《同舟共进》,2017年第7期,《新华月报》,2018年第4期转载;

23.“The First World War, Scientific Thought, and Chinese Politics in the 1920s.” Journal of East-West Thought,(AHCI-E), 2017(4), pp.71-78;

24.《略论中国现代文化产业史的几个特征》,《人文杂志》(CSSCI),2017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文化创意产业》2018年第2期转载;

25.《论中国现代文化产业史视域下的早期商务印书馆(1897-1937)》,《河南大学学报(哲社版)》(CSSCI),2018年第1期;

26.《社会变革、科学精神与文化的现代化转型——以1910年代的中国现代文化为中心》,《江汉论坛》(CSSCI),2018年第3期;

27.《论“互联网+”时代下国家文化创新与国家语言安全》,《浙江大学学报(哲社版)》(CSSCI),2018年第4期,《新华文摘》电子版2019年第2期。

28.《晚清“翻译小说热”与中国现代文化产业的形成》,《长江学术》,2018年第2期;

29.《徜徉于古典与现代之间——孙康宜学术研究及文学创作述评》,《国际汉学》(CSSCI),2019年第1期;

30.《论晚清风尚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化产业:以符号消费为理论视角》,《符号与传媒》(CSSCI),2019年第2期;

31.《张园与中国现代文化产业》,《复旦学报》(CSSCI),2019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2019年第8期转载,《新华文摘》电子版2019年第12期转载;

32.《关于中国出版博物馆文创建设的几个问题》,《中国出版史研究》,2019年第2期;

33.《拓新·立新·创新:新中国文化产业七十年》,《东岳论丛》(CSSCI),2019年第11期;

34.《从“literature journals”说开去——兼论中国现代文化产业史视域下的抗战文学期刊诸问题》,《沈阳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20年第1期;

35.《从钱穆先生<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英文版说起》(书评),《博览群书》,2020年第3期;

36.《论“后全球化”时代下区块链技术对未来文化产业的影响》,《出版广角》(CSSCI扩展),2020年第6期;英文版 “How Blockchain Shapes the Future History of the World Cultural Industry in the Post-Globalization Era?”作为工作论文(working paper)在线发表于SSRN(ISSN  1556-5068,22 Apr 2020);

37.《从业态创新到融合发展:2019年中国文化产业关键词报告》,《中国图书评论》(CSSCI扩展),2020年第3期;

38.《“两个一百年”期间中国文化产业的挑战与机遇》,《山西大学学报(哲社版)》(CSSCI),2020年第4期,《新华文摘》摘要选登,《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卡片摘录。

39. "Hypothetical West" and "Rise of China": On Pop-nationalism in China Today--Centering on Currency War ’s Spread and Acceptance in China. Cambridge Journal of China Studies(SSCI-E), Volume 15(2) :39-52

40.《论中国现代文化产业史研究的现状、得失与前景》,《贵州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CSSCI扩展),2020年第10期;

41.《从预设立场到内在超越:海外中国文学研究中“现代性”范式嬗变及多元面向》,《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CSSCI),2020年第6期;

42."Peking Opera Houses" and "Jiqing Opera Exchange" in the Modern Stage Market in China.  Acta Asiatica Varsoviensia (Scop). 2020, Issue 33, p23-38. 16p.

43.《城市治理与工业遗产管理关系平衡机制研究——基于全国工业遗产数据库建设路径的思考》,《城市发展研究》(CSSCI),2021年第2期

44.《双向启蒙:论现代印刷技术与中国近代市民文学——以文化产业为视角》,《编辑之友》(CSSCI),2021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出版业》2021年第6期转载

45.《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的历史演进与实践路径》,《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SSCI),2021年第3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1年第9期摘要,《新华文摘》电子版2021年8月全文转载。

46.《论红色工业遗产的技术史价值与保护、开发路径》(第一作者),《决策与信息》,2021年第10期,中国历史研究院官网转载。

47.《乡村文化振兴背景下公共阅读空间的构建路径研究——以农村工业遗产改造更新为视角》,《出版广角》(CSSCI扩展),2021年第18期。

48.《文化产业对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念的型塑机制研究》(第一作者),《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20年第5期。

49. 《文化产业与三次分配有何关联:机遇、转型与注意事项》,《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CSSCI),2021年第6期。

50.《“双碳”目标下城市工业空间转型的优化策略与选择路径——以工业遗产保护更新为视角》,《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CSSCI),2021年第11期。

51.《我国文博文创工作“十三五”总结及“十四五”建议——基于全国71家文博单位的调研》,《东南文化》(CSSCI),2021年第6期。

52. 《论公共文化空间介入工业遗产社区改造的前提、难点与前景路径》(第一作者),《晋阳学刊》,2022年第2期。《新华文摘》2022年第16期论点摘编

53.《红色工业遗产传播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机制与路径》,《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CSSCI),2022年第2期。

54.《中美关系视域下对美国中国学的再审视——以吴国桢<美国为何不能更好理解亚洲事务>为中心》,《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2022年8月全文转载。

55.《东北工业旅游振兴工作的痛点、难点与对策建议》,《文化软实力研究》,2021年第6期。

 

 

重要报纸(仅列中央媒体及《北京日报》文章)——

·《出版界以文化传播立足才能“有为有位”》,《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5-04-14

·《文艺创作要牢记“成风化人”》,《中国纪检监察报》,2016-02-26

·《书房与中式生活美学》,《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06-06

·《国家文化创新与民族文化自信》,《中国民族报》,2017-07-14

·《文化产业:在创造与创新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中国民族报》,2017-11-24

·《“文化再生”需要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台湾成功大学历史系陈玉女教授访谈录》,《中国民族报》,2018-06-12

·《文化产业发展要重视生活美学》,《中国艺术报》,2019-6-28

.《文化产业学科建制化刻不容缓》,《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7-2

.《文化产业研究要加强理论建设》,《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1-21

·《又到樱花烂漫时》,《人民政协报》,2020-02-26

·《说说”文化抗疫“》,《人民政协报》,2020-02-28

·《国有召唤,师者何为》,《中国教育报》,2020-03-13

·《儿童文学理论建设的里程碑》(书评),《文艺报》,2020-06-24

·《三代人,以家风守护国宝》(书评),《北京日报》,2020-07-07

·《玛拉沁夫:新中国民族文学事业的守望者》(整版人物特稿),《中国民族报》,2020-08-07

·《课堂之外的教育远比课堂教育重要》,《光明日报》,2020-08-11

·《创新传统,须有“活法”》(书评),《中华读书报》,2020-09-09

·《传统文化传播必须坚持审美本位》,《中国民族报》,2020-12-04(005).

·《民族文化创新发展的新路子》,《中国民族报》,2021-01-29(005).

·《立足考古学本位 发展工业考古学》,《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02-03(009).

·《“文艺范儿的红”最打动人心》,《人民政协报》,2021-06-07(012).

·《争做新时代的“新青年”》,《中国青年报》,2021-07-01

· 《工业遗产保护更新应与“四史”教育相结合》,《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07-05(005).

·《文化旅游,拥抱“诗和远方”》,《中国民族报》,2021-12-03(006)

 

校级以上相关研究课题、咨询报告及软件专著情况(部分要求保密的情况以星号代替)

·关于“互联网+”时代下国家文化创新与国家语言安全的要报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济要参》2019年第3期刊载

·《************》(第二署名人),被国家文旅部2018年相关要情要报采纳

·“基于大数据系统的世界文化遗产分析软件V1.0”获得国家版权局登记备案(备案号:2019SR0971789)

·关于我国文博文创未来发展的建议(第一署名人)被国家财政部2021年采纳

·《************》,被《经济日报》内参2021年1月采纳

·《************》,被《经济日报》内参2021年10月采纳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早期抗日文艺期刊研究”,主持,已结项
· 中共中央宣传部文改办委托项目:“高校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及对文化领域的启示”,主持,已结项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研究”,子课题联合负责人

· 中国外文局外文局项目:“我国互联网与动漫国际传播研究”,主持。


学界评价 

 · 已故现代文学史家、南京大学原副校长董健教授评议韩晗的硕士论文《基督教对中国现代话剧的文化影响研究》(2009年):“此文选题很有意义,有特点,同意推荐为优秀论文。”

 

  · 已故中国台湾地区著名文学史学者、台湾佛光大学前中文系主任陈信元教授将韩晗副教授的《中国当代文学发展三十年》与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先生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一书一并遴选为该系研究生两部“必读书目”之一;

 

   ·已故国际汉学泰斗、美国杜克大学耐特人文讲座教授、俄勒冈大学历史系荣休教授、《革命与历史: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起源》一书的作者阿里夫·德里克(Arif Dirlik)教授认为韩晗副教授的Literature Journals in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in China(1931-1938)一书“提出了一个挑战性的观点”;

 

·美国耶鲁大学东亚系前主任暨讲座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孙康宜女士肯定韩晗副教授的《读钱记》一书:“是一部近代难得的奇书。”

 

 ·香港城市大学中文及历史系讲座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瑞典皇家人文、艺术与考古学院院士、国际比较文学学会荣誉主席张隆溪先生评价韩晗副教授的《可叙述的现代性》一书“不仅发掘被人忽略的现代文学期刊史料,而且加以评论,捻出当中在今日看来颇能启发人的意蕴。”

 

  ·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陈晓明先生评价韩晗副教授的《新文学档案》一书“有着自己的思路、体例,对作品的评点要言不烦,很有见解”;

 

  ·美国哈佛大学东亚系及比较文学系讲座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王德威先生肯定韩晗副教授的学术专著《早期抗日文学期刊研究》“诚为探讨抗战时期政治与文化互动的重要著作”;

 

  ·四川大学中文系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曹顺庆先生在《当代中国文论的创新路径》一文中引用并肯定韩晗副教授的学术观点“思路清晰,论述谨严,就在这些声音中极具代表性”;

 

  ·苏州大学中文系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王尧先生在《文艺报》发表署名文章《书写文学史的“三重立场”》,肯定《新文学档案》一书:“韩晗对于当代文学的理解,有着从时代出发的学术意义与研究价值”;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陈思和先生在《重读有关<新青年>阵营分化的信件》一文中引用并肯定韩晗副教授的学术观点“我认为韩晗是对的,故采纳”;

 

  ·四川大学中文系教授、英国伦敦大学原讲席教授赵毅衡先生在《中华读书报》发表署名文章《把“当代”称作“当代”需要勇气》,评价《新文学档案》一书:“从历史的标准要求一部历史,这本书是一部杰出的文学史:它从当今的角度回望并洞穿地注视今天,给我这样的过来人以新鲜异样的眼光,给正在走来的年代一个内外穿越的视野”;

 

  ·美国杜鲁门大学历史系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令狐萍女士认为Literature Journals in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in China(1931-1938)一书“该著不仅是一部对近代中国新闻史的研究,更是一部对中国近代政治、哲学、与社会人文科学历史的精辟总结。”

 

·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吴秀明先生评价韩晗的《早期抗日文学期刊研究》一书:“这是一部很专业又极具学院品格的论著,它从‘旧刊’的角度,为我们还原了抗战前期中国文坛纷繁复杂的文化生态,著者爬罗剔抉,注重史料的发掘,追求学术研究的实事求是与实事求是的学术研究。”

 

·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邝可怡女士评价韩晗的《早期抗日文学期刊研究》一书:“本论著从跨学科的研究方法,重新阐释抗战文学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版图中的特殊位置,努力开拓抗战文学的研究范畴,并通过四种抗日早期文艺期刊的深入剖析,展现战争语境之下不同政治与文学意识型态之间的矛盾和协商。全书文献资料翔实,论述精辟,却不失人文关怀。”

 

·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子善先生评价韩晗的《早期抗日文学期刊研究》一书:“本书独辟蹊径,选取一个早该关注却至今鲜有人提及的视角,即早期抗日文艺期刊进行考察。该著通过对四种期刊的爬梳分析,力图揭示战争语境下背景迥异的文学期刊如何发出不同的民族救亡和人道主义之声,以及话语权力与文学书写之间如何形成新的张力。全书观点鲜明、史料翔实、论著周详,自成一家之言。”

 

  ·香港城市大学媒体与传播学系荣休教授、台湾政治大学玉山学者讲座教授李金铨先生则肯定韩晗在文学期刊领域的研究“能以坚实证据提出新观点,从正面和侧面阐发了‘民族’、‘国家’和‘阶级’错综复杂的关系与意义,丰富了近代中国新闻史的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杨联芬女士评价韩晗的《寻找失踪的民国杂志》一书:“韩晗的期刊研究,与时下大多数流于材料展示与归纳不同,有很强的问题意识,并能在局部史料的深研中,以小见大,体现出对文学史问题的深入思考。他的历史知识与文学感受超过一般的博士生,而文字功夫也看得出是厚积薄发的。”

 

  ·国际书评媒体Singapore Review of Books 评述 Literature Journals in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in China(1931-1938)一书“为现代中国研究提供了一个不可忽视的范例”;

 

  ·《光明日报》(2016年6月20日)发表广州大学中文系教授龙其林先生的署名文章《现当代文学的图文互文研究》,称“在文化生活中,图像不仅占据着报纸、杂志、新媒体的重要篇幅,而且在艰涩深奥的学术研究著作中也受到研究者的重视,成为当下学术著作出版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杨义的《中国现代文学图志》《京派海派综论(图志本)》,陈思和的《中国当代文学关键词十讲》及其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韩晗《新文学档案(1978—2008)》等著作纷纷涌现,从而将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推进至图文互文时代。”

 

·《出版广角》2011年第4期发表信阳师范学院教授吕东亮先生署名文章《三十年文学场的“传神写照”》,称“韩晗的新著《新文学档案:1978——2008》作为书写三十年文学历史的第一部著作,以其广博的学术视野、犀利的学术眼光、睿智的研究策略、富有洞见的议论为当代文学研究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文汇读书周报》(2011年2月15日)发表赣南师范大学周建华教授署名文章《作家、批评家与公共知识分子》,称“(韩晗的《新文学档案》)为我们树立了另一种文学史书写范式,具有开创性意义。”

 

· 比利时根特大学语言与文化学系教授、《现代性视野:新儒家哲学的主体性与社会结构》的作者冯·斯托克(Ady Van den Stock)在其发表在欧洲学刊《批判理论》(Critical Theory)杂志第3卷第1期的论文当中,对韩晗副教授的论文“The First World War, Scientific Thought, and Chinese Politics in the 1920s”给予肯定评述并引用。

 

·《符号与传媒》(CSSCI)期刊总第四辑发表四川大学博士马文美的署名文章《也是一种叙述》,称“韩晗从现代文学目前最为多见的三种研究方式——通史研究法、作家作品研究法和理论前置研究法存在的弊病入手,紧跟重新回到历史现场的以史料学为核心的现代文学史研究新范式的热潮,通过建构群像式现代文学史料研究,开垦出一块块学术的处女地。”

 

 

 

 

 


我的相册
当前位置 : 中文主页 >> 我的相册

5
点击次数:

2012年,在新疆阿勒泰。

上一条: 6

下一条: 4


手机版

欢迎您访问我们的网站,您是第 位访客

Copyright武汉大学2017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299号 邮编:430072
鄂ICP备05003330鄂公网安备42010602000219

最后更新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