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浩波,男,1963年5月出生,安徽太湖人,汉族,中共党员,博士生导师,珞珈杰出学者,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863 重点课题负责人,入选湖北省“111”人才工程、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1985年于原武汉建筑材料工业学院(现武汉理工大学)获无机材料科学学士学位,1988年于原武汉工业大学(现武汉理工大学)获无机非金属材料硕士学位,2001年于武汉大学获水工结构工程博士学位。1994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9年晋升为教授,2010年聘为二级教授,2000-2017年曾任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副院长;2005年获湖北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2000~2012年任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2007年起至今任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环境类专业认证委员会委员,2017年起至今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现任武汉大学(肇庆)粤港澳环境技术研究院院长,湖北省环境修复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中心主任,广东省固废基环境功能材料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长期从事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的应用基础研究、新技术研发与工程实践,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二十余项国家/省部级项目支持下,围绕固废基环境功能材料、有毒有害固体废物安全利用及固废堆场生态重构开展了理论强化、技术创新及其产业化,取得了如下成就与贡献:1)发展完善了惰性固废常温高效活化理论,构建了固废基环境功能材料低碳生产的技术体系,搭建了国家高质量发展与资源循环间的桥梁;2)发展完善了固体废物矿相重构理论,发明了固体废物重金属晶格钝化和高盐锚定技术,突破了有害组分转化为有益组分的技术瓶颈,实现了“零填埋”;3)创新了固废堆场污染管控和生态重构技术体系,支撑了国家清废净土保卫战重大行动。在固体废物处置与资源化利用领域,有五项科技成果先后被吴中伟、刘鸿亮、余永富、张勇传、倪晋仁、柴立元、王焰新和徐卫林等院士评价,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共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60余项,授权专利8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5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40余篇,以主编或副主编出版《固废基环境功能材料》等专著/教材6部,制订国家级省部级工法、技术规范、产品标准等15项,构建了“产品标准--工艺方法--技术规范”固废基环境功能材料全链条标准体系。获中国青年科技奖、湖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环境技术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奖11 项(均排序1)。
以国家发明专利“一种土壤固化剂”于2002年创办了“中固新材料公司”,现已成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下属企业——葛洲坝中固科技股份公司;发明的固废基环境材料建成了生产基地,实现了年产100 万吨的稳定产能与应用,,在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公司、中国五矿集团公司、中国有色集团、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等中央企业成功应用;主持完成了国家首例重金属类污染场地修复示范项目原武汉染料厂场地修复、“长江大保护”标志性项目宜昌田田化工遗留场地、滇池内源污染去除与生态恢复重大工程、唐山丰南临港经济开发区海泥固化工程、大庆石化总厂120万吨乙烯配套固体废物填埋场底部防渗与固化粉煤灰筑坝工程、蒙古国乌兰巴托第四发电厂贮灰场等200余项标志性工程,累计利用固体废物5亿m3,直接经济效益超过200亿元。
2018年创建了武汉大学(肇庆)粤港澳环境技术研究院,经过五年的发展已建成了广东省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广东省固废基环境功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广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机构等五大科技创新平台,组建了包括郝吉明、任南琪、朱利中、王金南等多名院士领衔的19人学术委员会,引入包括Li Bailian、池汝安等6名国内外资源环境领域知名专家。现联合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有限公司、中冶南方都市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光大环境(集团)有限公司等中央企业,组建固废再生资源高效利用创新中心,在固废基战略性矿产资源高效回收、固废基微纳环境功能材料、多源固废全量资源化利用等三个方向上,组建一支由罗必雄和熊敬超两位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担任产业教授60人规模的固废再生资源高效利用创新团队,形成固废基再生资源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积极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向海内外500余家机构、企业提供科技服务,助力高质量发展,获广东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光荣从事环保产业三十周年”荣誉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