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他栏目

    涂卫平

    •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 主要任职:教授
    • 所在单位:计算机学院
    • 学科: 计算机应用技术
      通信与信息系统
    • 办公地点:国家多媒体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本科生院楼)南603
    • 联系方式:办公电话:027-68753297
    • 电子邮箱:

    访问量:

    开通时间:..

    最后更新时间:..

    个人简介

    • 涂卫平,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多媒体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为多媒体信息处理与人工智能,致力于语音压缩、语音合成、语音增强以及医学声音智能处理等领域的研究工作。

      从2002年至今在武汉大学任教,2016年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从事学术交流访问。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湖北省技术创新重大专项项目、湖北省科技创新团队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企业合作项目等十余项。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在语音处理和人工智能领域国际权威期刊及学术会议发表研究论文五十余篇。担任中国计算机学会(CCF)语音对话与听觉专业委员会委员。



    研究方向

    • 语音与音频智能处理:

      (1)语音压缩:面向卫星电话语音通信应用需求,研究1.0kbps及以下的极低码率语音编码方案。

      (2)语音增强/回声消除:面向各类语音下游任务,研究语音增强、分离、降噪、去混响和回声消除方法。

      (3)语音合成:研究个性化语音合成、语音转换方法。

      (4)鼾声信号智能分析:研究鼾声信号的特征及其与上呼吸道阻塞情况的关系,实现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智能化辅助诊断。

    科研项目

    • [1] 北斗语音短报文创新团队,2023.1.-2025.12.,湖北省科技创新团队项目

      [2] 基于5G网络睡眠障碍相关慢病关联体系的建立,2022.9.-2024.12.,湖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3] 基于深度学习的极低码率语音编码技术,2022.4.-2024.4.,湖北珞珈实验室专项基金项目

      [4] 基于非线性等级的自适应声学回声消除,2021.1.-2024.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5] 面向智慧城市的音频智能分析关键技术与应用,2021.6.-2023.12.,湖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6] 深度伪造音视频鉴别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2020.1.-2022.7.,湖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7]  新媒体智能播控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2019.1.-2021.12.,湖北省科技创新专项(重大项目)

      [8] 听音者声场扰动特性研究及三维声场重建优化技术,2017.1.-2020.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9] 三维声场中声源水平定位线索感知特性测量与分析,2013.1-2015.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

      [10] 三维音频中空间方位信息感知编码关键技术研究, 2012.1.-2013.12.,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1] 基于双耳线索感知特性的空间心理声学模型研究, 2011.1.-2012.12.,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2] 基于参数域的双耳线索感知特性分析与应用研究, 2009.1.-2010.12.,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3] 手机平台上的AMR-WB编解码器开发,2014.5.-2015.5.,横向合作项目


    论文成果

    • “大数据场景众包感知”团队

       

      一、团队负责人唐炉亮

      image.png

      唐炉亮,国家高层次人才,武汉大学弘毅特聘教授、二级教授、博导,国家高分重大专项项目首席,湖南省湖湘高层次人才,湖南省芙蓉学者,中国光谷创新人才,中国高校GIS创新人物,华为地图首席科技顾问,珞珈学者特聘教授,时空数据智能获取与应用教育部工程中心副主任,美国田纳西大学(University of Tennessee)博士后。担任测绘遥感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时空数据智能获取与应用教育部工程中心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GIS理论与方法委员会委员、中国激光雷达专业委员会、中国智慧城市工委会委员、中国城市空间信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科技特派员、SCI期刊《Applied Science》客座主编、《测绘学报》客座副主编、《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编委。

      主持完成国家高分重大专项、流域安全监测重大项目、十三共性技术预研、装备预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华为科技攻关等纵横向项目30余项,发表SCI/SSCI论文120余篇(顶刊论文40余篇),授权专利18项,3次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分别排名157)、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3)、2次获国家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均排名1)、中国电力创新技术一等奖(排名2)等科研奖励。

      手机:13995683555/027-68779788

      邮箱:tll@whu.edu.cn; luliangtang@gmail.com

      网页:http://jszy.whu.edu.cn/tangluliang


      二、团队介绍

      团队有教授3名、副教授2名、讲师2名、博士研究生7名、硕士研究生30余名。多学科交叉,科研氛围浓厚,思维交流活跃,协作相处融洽,是一支积极奋进、团结协作、纵横向科研结合、理论与应用并重的科研团队。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三、团队成员

      张霞 教授、博导

      image.png

              博士,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教授、博导,美国田纳西大学博士后。长期从事轨迹行为分析、空间定量优化的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提出了基于时空大数据的空间行为模式挖掘方法,构建了基于人群活动行为规律的空间定量优化模型,突破了基于三维GIS的空间质量精细分析技术,创建了基于众源时空大数据的环境行为模式挖掘与空间定量优化理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测绘局科技支撑项目等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次获国家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

      电子邮箱:xiazhang@whu.edu.cn

      个人网页:http://sud.whu.edu.cn/cmfx2020/teacher/view_resume/teacherid/50

       

      陈洋 教授

      image.png

      博士,华南师范大学研究员(教授),长期从事遥感大数据智能处理与应用、时空大数据挖掘等方面研究,在RSEIEEE TGRSJournal of Hydrology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SCI论文20篇,其中高被引论文2篇。2019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10/12)、2022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5/12)2019年获辽宁省百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排名1)、国家科技部精品期刊顶尖学术论文奖(排名1)等科技奖励。主持省部级项目2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高分重大专项项目等4项。


      杨雪 副教授

      image.png

      博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美国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地理信息中心访问学者。主要研究兴趣:时空轨迹数据挖掘与信息获取、车道级道路地图生成与变化检测、人类行为模式分析。在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C: Emerging Technologies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测绘学报》、《中国公路学报》等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顶刊论文15篇,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项,软件注册权2项。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目前担任国际TOP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审稿人。

      手机:15827491182

      电子邮箱:yangxue@cug.edu.cn

       

      阚子涵 助理教授

      image.png

      博士,香港中文大学助理教授、博导,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联合培养博士,香港理工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时空GIS,交通地理,大数据城市动态分析与可视化,城市污染排放时空建模。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Computers Environment and Urban SystemsCartography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Top期刊已发表论文50篇,顶刊论文20余篇。荣获国家奖学金(2017),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担任制图、GIS、智能交通领域SCI期刊CAGISIEEE ITS等期刊审稿人。

      手机: 13027166794

      电子邮箱: kzh@whu.edu.cn

       

      任畅 讲师

      image.png

      博士,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时空轨迹数据分析与处理。以骨干成员身份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纵横项目3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GIS领域发表SCI论文20余篇,相关成果发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IEEE ITSTransactions in GIS等著名SCI期刊。荣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次获国家测绘科技进步奖,2015CPGIS学生竞赛最佳论文奖等科研奖励。

      手机:13237100890

      电子邮箱:imrc@whu.edu.cn

       

      孙乐乐 博士后

      image.png

      博士,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主要从事城市道路场景感知与表达、时空大数据计算与挖掘、空间数据库等方面研究。于202306月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地理学部,获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理学博士学位。参与国家级项目2项,作为技术骨干参与省级自然资源大数据云平台相关项目10余项,目前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5篇。


      四、当前项目

      [1]    中组部国家项目大数据场景众包感知,经费80万元(主持)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时空大数据的城市空间多尺度众包感知方法,项目编号:41971405,经费58万元(主持)

      [3]    十三五共性技术预研项目高精度道路地图测量技术,项目编号:170441417063,经费285万元(主持)

      [4]    装备预研项目基于道路多传感器的高精度地图智能应用技术,项目编号:305090408HT02,经费175万元(主持)

      [5]    流域安全监测重大项目(二期),基于AI的特高拱坝无人巡检关键技术,项目编号:XWDC2020/P26,经费256.88万元(主持)

      [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科技项目基于时空轨迹大数据融合的转向级交通流感知与预测技术,项目编号:YBN2018095106,经费50万元(主持)

      [7]    上海汽车工业科技发展基金会项目基于低精度GPS轨迹数据的众包构图算法研究,项目编号:2002,经费50万元(主持)

      [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科技合作重点项目基于V2X的高精度道路地图众包生成,项目编号:YBN2018055206,经费185.4万元(主持)

       

      五、团队成果

      团队长期围绕时空大数据挖掘与场景感知的国际前沿,创建了“大数据场景众包感知”理论,创新成果与贡献主要包括:

      创新成果1:大数据环境下高精度道路地图众包测绘与动态更新方法

      针对现有高精度道路数据采集难、成本高、处理繁、更新慢等问题,突破了时空大数据清洗和车道级更新等核心关键技术,创新性提出了车道级精细道路数据众包测图方法,研发高精度众包测图系统,形成了大数据环境下高精度道路地图众包测绘与动态更新的新理论、新方法与成套技术,在IEEE ITSTRC等交通TOP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发明专利7项,成果在华为、四维图新等规模化应用,推动了专业道路测绘向众包测绘的技术跨越,2019年荣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1),2017年荣获国家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1)。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创新成果2:人类活动流模式时空多尺度分析理论

      发展了人--物活动的流模式时空多尺度分析理论,实现了转向级车流、交通拥堵与能耗排放等大数据精准感知,将车流精准分析从点模式拓展到流模式、从道路双向级提升到转向级,在CEUSIJGIS城市、GISTOP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授权专利3项,成果应用到华为、国家装备研发,2018年荣获中国高校GIS创新人物,2010年荣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3)。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创新成果3:大型基础设施大数据安全监测技术

      突破了基础设施安全监测技术,研制了全球首台百米级竖井病害检测装备,填补了国际空白,在JCLPCAGIS等环境、制图TOP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5项,成果用于华能、糯扎渡、小湾、珞珈德毅等知名企业,2018年获国家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1),中国电力创新技术类一等奖(排名2)。

      image.png

      image.png

       

      六、招生需求

      培养的研究生多人次荣获国家奖学金、国际竞赛奖和省部级科研奖励,近年来全部进入百度、阿里、腾讯、华为、顺丰、讯飞、菜鸟、四维等国际知名企业工作。长期招收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热烈欢迎对时空数据分析、大数据挖掘、城市空间感知、交通地理信息、3S集成应用等感兴趣的同学加入。

      ²  陈洋博士毕业任华南师范大学(211、双一流)教授

      ²  阚子涵博士毕业任香港中文大学(QS全球排38名)助理教授

      ²  杨雪博士毕业任中国地质大学(211、双一流)任副教授

      ²  赵紫龙硕士发表Information FusionIJGISTravel Behavior and SocietySCI论文4

      ²  栗广岳硕士发表Information Fusion(IF:18.6)SCI论文2

      ²  高婕硕士发表CitiesTransaction in GISSensors期刊SCI论文3

      ²  阚子涵博士2016年荣获全国遥感学科研究生论坛优秀论文特等奖

      ²  陈西、牛乐荣获2016年中国计算机学会主办的CCF大数据与计算智能大赛一等奖

      ……

      联系方式:

      手机:13995683555/027-68779788

      邮箱:tll@whu.edu.cn; luliangtang@gmail.com

      网页:http://jszy.whu.edu.cn/tangluliang


    科研团队

    • “大数据场景众包感知”团队

       

      一、团队负责人唐炉亮

      image.png

      唐炉亮,国家高层次人才,武汉大学弘毅特聘教授、二级教授、博导,国家高分重大专项项目首席,湖南省湖湘高层次人才,湖南省芙蓉学者,中国光谷创新人才,中国高校GIS创新人物,华为地图首席科技顾问,珞珈学者特聘教授,时空数据智能获取与应用教育部工程中心副主任,美国田纳西大学(University of Tennessee)博士后。担任测绘遥感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时空数据智能获取与应用教育部工程中心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GIS理论与方法委员会委员、中国激光雷达专业委员会、中国智慧城市工委会委员、中国城市空间信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科技特派员、SCI期刊《Applied Science》客座主编、《测绘学报》客座副主编、《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编委。

      主持完成国家高分重大专项、流域安全监测重大项目、十三共性技术预研、装备预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华为科技攻关等纵横向项目30余项,发表SCI/SSCI论文120余篇(顶刊论文40余篇),授权专利18项,3次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分别排名157)、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3)、2次获国家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均排名1)、中国电力创新技术一等奖(排名2)等科研奖励。

      手机:13995683555/027-68779788

      邮箱:tll@whu.edu.cn; luliangtang@gmail.com

      网页:http://jszy.whu.edu.cn/tangluliang


      二、团队介绍

      团队有教授3名、副教授2名、讲师2名、博士研究生7名、硕士研究生30余名。多学科交叉,科研氛围浓厚,思维交流活跃,协作相处融洽,是一支积极奋进、团结协作、纵横向科研结合、理论与应用并重的科研团队。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三、团队成员

      张霞 教授、博导

      image.png

              博士,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教授、博导,美国田纳西大学博士后。长期从事轨迹行为分析、空间定量优化的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提出了基于时空大数据的空间行为模式挖掘方法,构建了基于人群活动行为规律的空间定量优化模型,突破了基于三维GIS的空间质量精细分析技术,创建了基于众源时空大数据的环境行为模式挖掘与空间定量优化理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测绘局科技支撑项目等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次获国家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

      电子邮箱:xiazhang@whu.edu.cn

      个人网页:http://sud.whu.edu.cn/cmfx2020/teacher/view_resume/teacherid/50

       

      陈洋 教授

      image.png

      博士,华南师范大学研究员(教授),长期从事遥感大数据智能处理与应用、时空大数据挖掘等方面研究,在RSEIEEE TGRSJournal of Hydrology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SCI论文20篇,其中高被引论文2篇。2019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10/12)、2022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5/12)2019年获辽宁省百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排名1)、国家科技部精品期刊顶尖学术论文奖(排名1)等科技奖励。主持省部级项目2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高分重大专项项目等4项。


      杨雪 副教授

      image.png

      博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美国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地理信息中心访问学者。主要研究兴趣:时空轨迹数据挖掘与信息获取、车道级道路地图生成与变化检测、人类行为模式分析。在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C: Emerging Technologies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测绘学报》、《中国公路学报》等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顶刊论文15篇,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项,软件注册权2项。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目前担任国际TOP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审稿人。

      手机:15827491182

      电子邮箱:yangxue@cug.edu.cn

       

      阚子涵 助理教授

      image.png

      博士,香港中文大学助理教授、博导,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联合培养博士,香港理工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时空GIS,交通地理,大数据城市动态分析与可视化,城市污染排放时空建模。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Computers Environment and Urban SystemsCartography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Top期刊已发表论文50篇,顶刊论文20余篇。荣获国家奖学金(2017),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担任制图、GIS、智能交通领域SCI期刊CAGISIEEE ITS等期刊审稿人。

      手机: 13027166794

      电子邮箱: kzh@whu.edu.cn

       

      任畅 讲师

      image.png

      博士,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时空轨迹数据分析与处理。以骨干成员身份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纵横项目3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GIS领域发表SCI论文20余篇,相关成果发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IEEE ITSTransactions in GIS等著名SCI期刊。荣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次获国家测绘科技进步奖,2015CPGIS学生竞赛最佳论文奖等科研奖励。

      手机:13237100890

      电子邮箱:imrc@whu.edu.cn

       

      孙乐乐 博士后

      image.png

      博士,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主要从事城市道路场景感知与表达、时空大数据计算与挖掘、空间数据库等方面研究。于202306月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地理学部,获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理学博士学位。参与国家级项目2项,作为技术骨干参与省级自然资源大数据云平台相关项目10余项,目前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5篇。


      四、当前项目

      [1]    中组部国家项目大数据场景众包感知,经费80万元(主持)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时空大数据的城市空间多尺度众包感知方法,项目编号:41971405,经费58万元(主持)

      [3]    十三五共性技术预研项目高精度道路地图测量技术,项目编号:170441417063,经费285万元(主持)

      [4]    装备预研项目基于道路多传感器的高精度地图智能应用技术,项目编号:305090408HT02,经费175万元(主持)

      [5]    流域安全监测重大项目(二期),基于AI的特高拱坝无人巡检关键技术,项目编号:XWDC2020/P26,经费256.88万元(主持)

      [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科技项目基于时空轨迹大数据融合的转向级交通流感知与预测技术,项目编号:YBN2018095106,经费50万元(主持)

      [7]    上海汽车工业科技发展基金会项目基于低精度GPS轨迹数据的众包构图算法研究,项目编号:2002,经费50万元(主持)

      [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科技合作重点项目基于V2X的高精度道路地图众包生成,项目编号:YBN2018055206,经费185.4万元(主持)

       

      五、团队成果

      团队长期围绕时空大数据挖掘与场景感知的国际前沿,创建了“大数据场景众包感知”理论,创新成果与贡献主要包括:

      创新成果1:大数据环境下高精度道路地图众包测绘与动态更新方法

      针对现有高精度道路数据采集难、成本高、处理繁、更新慢等问题,突破了时空大数据清洗和车道级更新等核心关键技术,创新性提出了车道级精细道路数据众包测图方法,研发高精度众包测图系统,形成了大数据环境下高精度道路地图众包测绘与动态更新的新理论、新方法与成套技术,在IEEE ITSTRC等交通TOP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发明专利7项,成果在华为、四维图新等规模化应用,推动了专业道路测绘向众包测绘的技术跨越,2019年荣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1),2017年荣获国家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1)。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创新成果2:人类活动流模式时空多尺度分析理论

      发展了人--物活动的流模式时空多尺度分析理论,实现了转向级车流、交通拥堵与能耗排放等大数据精准感知,将车流精准分析从点模式拓展到流模式、从道路双向级提升到转向级,在CEUSIJGIS城市、GISTOP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授权专利3项,成果应用到华为、国家装备研发,2018年荣获中国高校GIS创新人物,2010年荣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3)。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创新成果3:大型基础设施大数据安全监测技术

      突破了基础设施安全监测技术,研制了全球首台百米级竖井病害检测装备,填补了国际空白,在JCLPCAGIS等环境、制图TOP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5项,成果用于华能、糯扎渡、小湾、珞珈德毅等知名企业,2018年获国家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1),中国电力创新技术类一等奖(排名2)。

      image.png

      image.png

       

      六、招生需求

      培养的研究生多人次荣获国家奖学金、国际竞赛奖和省部级科研奖励,近年来全部进入百度、阿里、腾讯、华为、顺丰、讯飞、菜鸟、四维等国际知名企业工作。长期招收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热烈欢迎对时空数据分析、大数据挖掘、城市空间感知、交通地理信息、3S集成应用等感兴趣的同学加入。

      ²  陈洋博士毕业任华南师范大学(211、双一流)教授

      ²  阚子涵博士毕业任香港中文大学(QS全球排38名)助理教授

      ²  杨雪博士毕业任中国地质大学(211、双一流)任副教授

      ²  赵紫龙硕士发表Information FusionIJGISTravel Behavior and SocietySCI论文4

      ²  栗广岳硕士发表Information Fusion(IF:18.6)SCI论文2

      ²  高婕硕士发表CitiesTransaction in GISSensors期刊SCI论文3

      ²  阚子涵博士2016年荣获全国遥感学科研究生论坛优秀论文特等奖

      ²  陈西、牛乐荣获2016年中国计算机学会主办的CCF大数据与计算智能大赛一等奖

      ……

      联系方式:

      手机:13995683555/027-68779788

      邮箱:tll@whu.edu.cn; luliangtang@gmail.com

      网页:http://jszy.whu.edu.cn/tangluliang


    成果展示

    • “大数据场景众包感知”团队

       

      一、团队负责人唐炉亮

      image.png

      唐炉亮,国家高层次人才,武汉大学弘毅特聘教授、二级教授、博导,国家高分重大专项项目首席,湖南省湖湘高层次人才,湖南省芙蓉学者,中国光谷创新人才,中国高校GIS创新人物,华为地图首席科技顾问,珞珈学者特聘教授,时空数据智能获取与应用教育部工程中心副主任,美国田纳西大学(University of Tennessee)博士后。担任测绘遥感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时空数据智能获取与应用教育部工程中心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GIS理论与方法委员会委员、中国激光雷达专业委员会、中国智慧城市工委会委员、中国城市空间信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科技特派员、SCI期刊《Applied Science》客座主编、《测绘学报》客座副主编、《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编委。

      主持完成国家高分重大专项、流域安全监测重大项目、十三共性技术预研、装备预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华为科技攻关等纵横向项目30余项,发表SCI/SSCI论文120余篇(顶刊论文40余篇),授权专利18项,3次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分别排名157)、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3)、2次获国家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均排名1)、中国电力创新技术一等奖(排名2)等科研奖励。

      手机:13995683555/027-68779788

      邮箱:tll@whu.edu.cn; luliangtang@gmail.com

      网页:http://jszy.whu.edu.cn/tangluliang


      二、团队介绍

      团队有教授3名、副教授2名、讲师2名、博士研究生7名、硕士研究生30余名。多学科交叉,科研氛围浓厚,思维交流活跃,协作相处融洽,是一支积极奋进、团结协作、纵横向科研结合、理论与应用并重的科研团队。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三、团队成员

      张霞 教授、博导

      image.png

              博士,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教授、博导,美国田纳西大学博士后。长期从事轨迹行为分析、空间定量优化的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提出了基于时空大数据的空间行为模式挖掘方法,构建了基于人群活动行为规律的空间定量优化模型,突破了基于三维GIS的空间质量精细分析技术,创建了基于众源时空大数据的环境行为模式挖掘与空间定量优化理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测绘局科技支撑项目等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次获国家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

      电子邮箱:xiazhang@whu.edu.cn

      个人网页:http://sud.whu.edu.cn/cmfx2020/teacher/view_resume/teacherid/50

       

      陈洋 教授

      image.png

      博士,华南师范大学研究员(教授),长期从事遥感大数据智能处理与应用、时空大数据挖掘等方面研究,在RSEIEEE TGRSJournal of Hydrology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SCI论文20篇,其中高被引论文2篇。2019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10/12)、2022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5/12)2019年获辽宁省百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排名1)、国家科技部精品期刊顶尖学术论文奖(排名1)等科技奖励。主持省部级项目2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高分重大专项项目等4项。


      杨雪 副教授

      image.png

      博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美国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地理信息中心访问学者。主要研究兴趣:时空轨迹数据挖掘与信息获取、车道级道路地图生成与变化检测、人类行为模式分析。在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C: Emerging Technologies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测绘学报》、《中国公路学报》等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顶刊论文15篇,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项,软件注册权2项。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目前担任国际TOP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审稿人。

      手机:15827491182

      电子邮箱:yangxue@cug.edu.cn

       

      阚子涵 助理教授

      image.png

      博士,香港中文大学助理教授、博导,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联合培养博士,香港理工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时空GIS,交通地理,大数据城市动态分析与可视化,城市污染排放时空建模。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Computers Environment and Urban SystemsCartography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Top期刊已发表论文50篇,顶刊论文20余篇。荣获国家奖学金(2017),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担任制图、GIS、智能交通领域SCI期刊CAGISIEEE ITS等期刊审稿人。

      手机: 13027166794

      电子邮箱: kzh@whu.edu.cn

       

      任畅 讲师

      image.png

      博士,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时空轨迹数据分析与处理。以骨干成员身份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纵横项目3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GIS领域发表SCI论文20余篇,相关成果发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IEEE ITSTransactions in GIS等著名SCI期刊。荣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次获国家测绘科技进步奖,2015CPGIS学生竞赛最佳论文奖等科研奖励。

      手机:13237100890

      电子邮箱:imrc@whu.edu.cn

       

      孙乐乐 博士后

      image.png

      博士,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主要从事城市道路场景感知与表达、时空大数据计算与挖掘、空间数据库等方面研究。于202306月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地理学部,获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理学博士学位。参与国家级项目2项,作为技术骨干参与省级自然资源大数据云平台相关项目10余项,目前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5篇。


      四、当前项目

      [1]    中组部国家项目大数据场景众包感知,经费80万元(主持)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时空大数据的城市空间多尺度众包感知方法,项目编号:41971405,经费58万元(主持)

      [3]    十三五共性技术预研项目高精度道路地图测量技术,项目编号:170441417063,经费285万元(主持)

      [4]    装备预研项目基于道路多传感器的高精度地图智能应用技术,项目编号:305090408HT02,经费175万元(主持)

      [5]    流域安全监测重大项目(二期),基于AI的特高拱坝无人巡检关键技术,项目编号:XWDC2020/P26,经费256.88万元(主持)

      [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科技项目基于时空轨迹大数据融合的转向级交通流感知与预测技术,项目编号:YBN2018095106,经费50万元(主持)

      [7]    上海汽车工业科技发展基金会项目基于低精度GPS轨迹数据的众包构图算法研究,项目编号:2002,经费50万元(主持)

      [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科技合作重点项目基于V2X的高精度道路地图众包生成,项目编号:YBN2018055206,经费185.4万元(主持)

       

      五、团队成果

      团队长期围绕时空大数据挖掘与场景感知的国际前沿,创建了“大数据场景众包感知”理论,创新成果与贡献主要包括:

      创新成果1:大数据环境下高精度道路地图众包测绘与动态更新方法

      针对现有高精度道路数据采集难、成本高、处理繁、更新慢等问题,突破了时空大数据清洗和车道级更新等核心关键技术,创新性提出了车道级精细道路数据众包测图方法,研发高精度众包测图系统,形成了大数据环境下高精度道路地图众包测绘与动态更新的新理论、新方法与成套技术,在IEEE ITSTRC等交通TOP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发明专利7项,成果在华为、四维图新等规模化应用,推动了专业道路测绘向众包测绘的技术跨越,2019年荣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1),2017年荣获国家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1)。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创新成果2:人类活动流模式时空多尺度分析理论

      发展了人--物活动的流模式时空多尺度分析理论,实现了转向级车流、交通拥堵与能耗排放等大数据精准感知,将车流精准分析从点模式拓展到流模式、从道路双向级提升到转向级,在CEUSIJGIS城市、GISTOP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授权专利3项,成果应用到华为、国家装备研发,2018年荣获中国高校GIS创新人物,2010年荣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3)。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创新成果3:大型基础设施大数据安全监测技术

      突破了基础设施安全监测技术,研制了全球首台百米级竖井病害检测装备,填补了国际空白,在JCLPCAGIS等环境、制图TOP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5项,成果用于华能、糯扎渡、小湾、珞珈德毅等知名企业,2018年获国家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1),中国电力创新技术类一等奖(排名2)。

      image.png

      image.png

       

      六、招生需求

      培养的研究生多人次荣获国家奖学金、国际竞赛奖和省部级科研奖励,近年来全部进入百度、阿里、腾讯、华为、顺丰、讯飞、菜鸟、四维等国际知名企业工作。长期招收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热烈欢迎对时空数据分析、大数据挖掘、城市空间感知、交通地理信息、3S集成应用等感兴趣的同学加入。

      ²  陈洋博士毕业任华南师范大学(211、双一流)教授

      ²  阚子涵博士毕业任香港中文大学(QS全球排38名)助理教授

      ²  杨雪博士毕业任中国地质大学(211、双一流)任副教授

      ²  赵紫龙硕士发表Information FusionIJGISTravel Behavior and SocietySCI论文4

      ²  栗广岳硕士发表Information Fusion(IF:18.6)SCI论文2

      ²  高婕硕士发表CitiesTransaction in GISSensors期刊SCI论文3

      ²  阚子涵博士2016年荣获全国遥感学科研究生论坛优秀论文特等奖

      ²  陈西、牛乐荣获2016年中国计算机学会主办的CCF大数据与计算智能大赛一等奖

      ……

      联系方式:

      手机:13995683555/027-68779788

      邮箱:tll@whu.edu.cn; luliangtang@gmail.com

      网页:http://jszy.whu.edu.cn/tanglul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