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国土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机制分析
发布时间:2024-11-11
点击次数:
- 影响因子:
- 4.281
- DOI码:
- 10.12082/dqxxkx.2024.240439
- 所属单位:
- 武汉大学
- 发表刊物:
-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 刊物所在地:
- 北京市
- 项目来源: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042024kf002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23YJA630003);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3AFB794)
- 关键字:
- 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国土空间;时空演变;驱动因素;时空立方体;可解释机器学习;“一带一路”
- 摘要:
- 科学认知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国土空间时空演变过程及形成机制,对服务当前“走出去”对外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具有重要科学价值与实践意义。依据地域主导功能划分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城乡建设、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三大国土空间类型,整合多源时空数据构建2002—2022 年长时序国土空间分析底图,利用时空立方体模型刻画空间演变过程及典型模式,综合空间转型强度模型从规模-位置-强度3 个维度分析空间结构转型特征,基于可解释机器学习模型VIVI-SHAP 框架从驱动因素重要程度、交互作用强度和非线性依赖关系等方面分析演变机制。结果表明: ① 2002—2022 年中亚-西亚经济走廊约6.14%的国土空间发生了结构转型,城乡建设空间占比小但稳定增长0.17%,农业生产空间整体下降19.04%;生态保护空间内部结构变化明显; ② 生态保护空间内部绿色与其他生态空间的动态互转占主导地位,绿色生态空间向农业生产空间转化呈现出系统倾向性,而城乡建设空间扩张的主要来源为绿色生态空间,占总转入规模的56.36%; ③ 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国土空间格局由多个规模量级不同、转型强度各异、驱动机理多样的国土空间转型过程共同塑造,自然地理因素及交通区位因素起到决定性作用,而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国土空间结构转型的全局性影响并不突出。本研究为揭示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国土空间类型的变化规律和机制提供了新视角和新方法,进一步为决策部门制定合理的国土空间规划提供了数据支持,并在实现更大的空间综合收益及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方面展现了应用价值。
- 合写作者:
- 尹力,魏伟,李泓锐,赵浪
- 第一作者:
- 张轲
- 论文类型:
- 期刊论文
- 通讯作者:
- 薄立明
- 论文编号:
- 32074.14.dqxxkx.2024.240439
- 学科门类:
- 工学
- 文献类型:
- J
- 卷号:
- 26
- 期号:
- 11
- 页面范围:
- 2529-2551
- 字数:
- 14000
- ISSN号:
- 1560-8999
- 是否译文:
- 否
- CN号:
- 11-5809/P
- 发表时间:
- 2024-11-08
- 收录刊物:
- 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