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 Time:..
The Last Update Time:..
[2]. 樊星 中美浪漫主义精神的异同比较——论爱默生、梭罗和惠特曼对当代中国文人的影响. 天津社会科学. (6). 2007.
[4]. 樊星 “改造国民性”的另一条思路——论当代作家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发现与思考. 文学评论. (4). 2008.
[9]. 樊星 女性命运的自我追问——当代女性长篇小说命运主题研究. 湖北大学学报(哲社版). 36 (5). 2009.
[11]. 樊星 当代小说与神秘文化.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52 (1000-2456). 2013.
[16]. 樊星 黑色幽默:美国文学的影响与中国流派的特色.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1671-8402). 2006.
[19]. 樊星 在海外重新认识中国的国民性——当代“新移民文学”中的国民性问题. 天津社会科学. (1002-3976). 2012.
[25]. 樊星 新时期文学的“当代性”——新时期与现代文学两个30年的比较. 南京师大学报(社科版). (1001-4608). 2008.
[28]. 樊星 当代文化思潮中的“反智主义”.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50 (1000-2456). 2011.
[31]. 樊星 当代商界小说与国民性——从当代小说中的商人命运看国民性问题. 江汉论坛. (1003-854X). 2011.
[32]. 樊星 “新生代”文学与传统神秘文化.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1000-2456). 2005.
[41]. 樊星 当代文学中的“树”——当代文学的意象研究之三.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674-5450). 2009.
[44]. 樊星 一个德国学者的汉学情结——卜松山教授访谈录.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1672-1942). 2013.
[49]. 樊星 论当代“少年中国”精神——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 孝感学院学报. (1671-2544). 2009.
[52]. 樊星 深入剖析“国民劣根性”——试论新时期文学中“改造国民性”的主题特色.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001-4403). 2013.
[53]. 樊星 论新时期中国文学对美国文学的接受.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000-5226). 2007.
[54]. 樊星 直面惨淡的人生——读刘庆邦小说《平地风雷》.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95-4824). 2013.
[56]. 樊星 重读郭沫若的《李白与杜甫》——兼谈当代中国的文化评论.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672-335X). 2004.
[62]. 樊星 “风马牛也相及”的故事——关于一种“哲理小说”的笔记. 理论与创作. (1005-068X). 2010.
[65]. 樊星 世俗情欲的浪漫升华——新生代女作家的“诗化”小说论.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001-4799). 2006.
[68]. 樊星 “新反思文学”的出现——读涂怀章先生的长篇小说《人殃》.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008-6072). 2004.
[72]. 樊星 从“改造国民性”到“理解民族性”——当代中国文学研究的一条思想史线索. 长江学术. (1673-9221). 2006.
[74]. 樊星 芥川龙之介中国题材小说中的非东亚异质元素——“升华型”精神防御机制中作家创作的心理分析.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1673-9876). 2016.
[79]. 樊星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 名作欣赏. (1006-0189). 2017.
[85]. 樊星 改写经典的不同境界——李冯的《十六世纪的卖油郎》与叶弥的《郎情妾意》的比较. 理论与创作. (1005-068X). 2006.
[87]. 樊星 当代文学中的月亮意象——当代文学的意象研究笔记(之五).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1672-1942). 2012.
[88]. 樊星 当代地域文化研究的重要收获——序王泉《中国当代文学的西藏书写》. 武陵学刊. (1674-9014). 2013.
[99]. 樊星 新时期“新潮小说”的流变与现代派思潮.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1008-9853). 2003.
[100]. 樊星 当代政治小说:从"十七年"到"文革"的几个个案分析.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008-4657).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