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file
刘兴海 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珞珈青年学者
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访问学者
研究方向:
(1)气体传感材料与器件:以聚合物半导体材料为基础,开展化学传感材料研究,探索在人体健康监测、生物信息传感和食品安全等领域的应用。
(2)分子识别与电化学传感:开展新型纳米材料研发及功能化、先进纳米电分析传感材料和环境污染物电化学传感材料等研发,构建微型智能电化学传感器,致力于解决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等社会性问题;
(3)功能材料与集成传感:以自驱动、自愈合、自适应、仿生致动和触觉传感等功能材料为基础,研究可印刷、可植入、可穿戴、可降解和可自供电等新型传感器件,集成柔性化、小型化、微型化、低功耗和无创连续监测的特点,构建多功能集成传感系统,探索其在食品安全、健康监测、工业控制以及物联网中的应用,实现面向多种应用的普适传感器及其系统。
科研成果:
(1)主持多项项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工信部重点项目、武汉东湖高新3551创新人才项目和广东省产学研项目等国家省部级项目;
(2)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SCI收录90余篇;
(3)授权发明专利28项,转让3项;
(4)科技成果鉴定1项:水性油墨,国际领先。
Research Group
[1]Name of Research Group:传感材料与器件实验室
Description of Research Group:
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传感材料与器件实验室(www.smdlab.cn)依托湖北省光谱与成像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锚定电子科学与技术工程学科及其它相关领域,致力于开发多维智能感知技术,瞄准微型化、柔性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以解决泛在空间感知等领域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探索传感感知系统的底层材料设计、应用端器件集成和逻辑信号处理的全空间、多维度构建,涵盖荧光、磷光和拉曼分子光谱系统,环境感知指示、传感监测检测可视化和电化学传感微纳测试成像系统。实验室现有教师2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人,科研助理2人,博士生6人,硕士生16人。
一、发展目标
旨在开发具有“传感-反馈-控制”功能的智能集成化的感知系统,应用于环境空间分析、医疗快检、健康监测、运动评估和食品安全检测等领域。
二、研究重点
1.新型材料研发:实验室专注于开发新型的感知材料,能够将待测目标/指标转换为光、电信号,具有高度灵敏性、稳定性和可制备性,以满足不同环境下的感知需求。
2.感知系统集成:实验室致力于将传感器器件微型化、柔性化,并与智能算法和数据处理技术相结合,实现全尺度下对空间的精准感知和监测。
3.智能感知技术:实验室积极探索智能化算法和数据处理技术,实现对海量数据的高效处理和准确分析,为感知系统的实时反馈和智能决策提供支持。
三、研究方向
1.环境空间(气体)感知:以聚合物半导体材料为基础,从材料设计制备和性能调控开展化学传感材料研究,开发以主动感知为主的终端器件和信号处理技术,实现高灵敏的快速感知,探索在环境空间气体感知、人体健康监测、生物信息传感和食品安全等领域的应用。
2.分子识别与电化学感知:开展新型纳米材料研发及功能化、先进纳米电分析传感材料和环境污染物电化学传感材料等研发,构建微型智能电化学感知平台,致力于解决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等社会性问题。
3.光学感知系统及器件:以光功能分子单元为基础,研究颜色可调、明亮高效的荧光、长余辉磷光材料,构建多维度防伪信息加密系统、高信噪比光学成像系统和光电器件系统,探索其在高维度信息加密、高性能光学存储、高品质光学成像和高效率光学元件中的应用。
4.多功能集成感知系统:以自驱动、自愈合、自适应、仿生致动和触觉传感等功能材料为基础,研究可印刷、可植入、可穿戴、可降解和可自供电等新型传感器件,集成柔性化、小型化、微型化、低功耗和无创连续监测的特点,构建多功能集成感知系统,探索其在食品安全、智慧健康医疗、工业控制以及物联网中的应用,实现面向多种应用的普适传感器及其系统,为智能社会和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硬件支撑。